查看原文
其他

在得知蒋经国离世后,沉默许久的宋美龄落寞又悲伤地说了句话

抱冰堂 2022-06-03


1975年4月5日晚,蒋介石因多脏器衰竭,带着遗憾,在台湾官邸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刻。

他的遗憾无外乎两点,其一,死后不能落叶归根,回到祖国的怀抱;其二,蒋经国和宋美龄之间的紧张关系。

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,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,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和谐,相敬却并不相亲,直到蒋经国离世,宋美龄才在沉默许久后,落寞又悲伤地说了句话。

风流成性埋下祸患

作为孙中山的接班人,蒋介石的私生活可谓风流成性。

认识宋美龄之前,蒋介石已经有过三任妻子。

毛福梅,蒋介石的第一任夫人,浙江奉化岩头村人,年长蒋介石五岁,是父母包办的旧式婚姻。

彼时的蒋介石,还是年方14岁的愣头青,不谙世事,对这位年长自己五岁的新夫人自是没有多少感情可言。

自幼接受封建礼教的影响,毛福梅虽然对蒋介石这个小丈夫的行径,心中颇有怨言,也只能忍气吞声,协助婆婆,一心辅佐蒋介石考取功名。

无奈,她对婚姻的隐忍并没有换来善终,1927年8月,蒋介石为了和宋美龄结婚,回到老家向毛福梅提出了离婚的要求。

此时的毛福梅已经为蒋介石生育了长子——蒋经国,对于丈夫提出的离婚要求,毛氏坚决不同意,奈何蒋介石心意已决,无论毛氏如何坚持,蒋介石都铁了心要离婚。

最终,在蒋介石舅父母的调解下,毛福梅和蒋介石各退一步,以毛氏“离婚不离家”为前提条件,签署了离婚协议。

其后,蒋介石又先后纳了姚冶诚、陈洁如两房夫人,尽管最后一任夫人陈洁如曾经深得蒋介石喜爱,且对蒋经国视如己出,也没能阻止蒋介石朝三暮四的本性。

1922年12月的一天,蒋介石在宋子文的上海寓所里,见到了年轻漂亮、气质出众的宋美龄。

此时的宋美龄接受过美式教育,高学历、极强的社交能力加上孙中山的小姨子和宋子文妹妹的双重身份,是上海名流圈中男士竞相追求的对象。

得陇望蜀,心猿意马的蒋介石又怎可甘心错过这样一位有家世背景的红粉佳人。

于是,蒋介石借政治利益为名,哄骗陈洁如远赴海外,为宋美龄的介入让位。

1927年,陈洁如在友人的陪伴下登上了去美国的邮轮,伤心欲绝的她到美后,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,且终身未再婚。

点击此处查看


1927年9月,寡情的蒋介石在上海《申报》连续三天,刊登了与毛福梅合离,与姚陈二人,吴契约关系的申明。

同年12月1日,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最豪华的西式大饭店——戈尔登路的大华饭店,举行了世纪婚礼。

政治联姻背后的家族矛盾

作为蒋介石和毛福梅的长子,蒋经国在十岁之前都不太得到父亲的重视,他的整个童年是陪伴在母亲和祖母的身边,在老家的祖屋里渡过的。

1920年,蒋介石回到老家,开始注重起唯一儿子的教育问题,先后为他聘请了多名当地有名的老儒教他识字读书。

1922年,蒋经国被父亲接到了上海万竹高等小学读书,此时,蒋介石的新欢已经换了两任。

父亲对生母毛氏的态度一直处在不冷不热的状态,蒋经国已经习惯,好在姚陈两任继室对他的态度还算友善,特别是陈洁如,待蒋经国如己处,彼时的蒋经国在父亲的女人问题上,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敌意,相反,还亲切地称呼陈洁如为“上海妈妈”。

如果没有宋美龄的出现,也许,蒋经国和蒋介石的女人们能够很平和的相处,不会在利益上有任何的纠缠。

恰好宋美龄的出现,扰乱了这一池平静的水面。

接受过西式教育的宋美龄在最初答应蒋介石求婚之前,就曾经立下过两条规矩:第一,蒋介石必须是单身,她绝不做和其他女人共侍一夫;第二,蒋介石必须信奉基督教。

为了抱得美人归,蒋介石不得不回乡,逼迫原配离婚,再遣散其他两个女人。

宋美龄要求遵循一夫一妻制的原则,触犯了蒋家女人的利益,不仅蒋经国的生母毛氏要被迫离婚,彻底沦为蒋家的透明人,就连待自己如亲生儿子的“上海妈妈”陈洁如,也要被送到国外,独自过完余生。

为了阻止宋美龄的介入,远在苏联留学的蒋经国,甚至亲自写信给父亲,企图阻止这场不道德婚姻的成立。

奈何,彼时的蒋介石娶宋美龄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婚姻,而是在政治和商业上都极具价值的联姻,野心勃勃的蒋介石又怎么会理会儿子的劝阻。

还没有进门,就连续赶走了蒋经国心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,蒋经国与宋美龄的隔阂在没有见面之前就已经存在了。

继母的强势干政

宋美龄虽然外表气质优雅,实则却是个有着政治野心,内心强势的女人。

1917年,宋美龄从美国学成归国,直到1927年嫁给蒋介石,期间有整整十年的时间都是待字闺中的,虽然与刘纪文传出过婚约,最后也不了了之,作为上海滩的顶级名媛,宋美龄对未来夫婿的人选是有非常严苛的自我要求的。

此时的蒋介石虽已年过四十,且结过婚,有过一妻两妾,但他在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地位却足以弥补个人条件的不足。

1934年,在一本美国某杂志上,宋美龄曾表述过她对蒋介石婚姻的态度:“我对宗教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,我极度的热心与爱国,我与丈夫的结合,能够很好的让我为国家做贡献。”

采访中不经意的表露,间接证明了她在婚姻的最初,完全是出于政治野心才与蒋介石结合,蒋宋二人的婚姻是建立在政治基础上的联姻。

宋美龄从30岁开始,随蒋介石步入中国的权利中心,在蒋介石执政中国的22年中,以其特殊的交际能力,成功帮蒋介石拓展了一条别样的“夫人外交”。

而此时的蒋经国,因为母亲毛氏的遭遇,对蒋介石和宋美龄颇有怨言,他远赴苏联求学,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

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,他曾发表申明指责其父蒋介石背叛革命;后来,蒋经国又在列宁格勒的《真理报》上,公然发表批判蒋介石的言论,父子俩的关系一度进入白热化状态。

1937年,蒋经国携妻儿回国,正式加入蒋氏集团。

蒋经国的突然回归,无疑让仍无所出的宋美龄产生了强烈的不安,对权利的控制欲,使得宋美龄相当戒备这位蒋家唯一继承人,两人在日常的相处下,也是形同路人,彼此之间都不愿产生过多的交集。

1939年12月12日,日军敌机对溪口实施了狂轰滥炸,蒋介石故居丰镐房和别墅文昌阁成了此次轰炸的重点区域,蒋经国生母毛氏在撤离过程中,不幸被敌机击中身亡。

得知生母死亡的噩耗,蒋经国悲痛欲绝,蒋介石却仅仅担忧毛氏死后,祖屋无人照料而已。

生母的悲惨遭遇,蒋介石的冷漠和宋美龄的强势,怨恨的种子在蒋经国的心中深埋发芽。

蒋经国高调“打虎”

1948年,蒋介石为挽救因内战加剧的巨大经济危机,同意了蒋经国提出的实行经济管制,打击囤积居奇、投机倒把等行为的制裁措施。

8月,蒋经国设立了检举箱,鼓励各界检举,先后又扣押了上海申新纺织公司总经理荣鸿元和杜月笙之子等“老虎”,移交法庭审理。

蒋经国在上海的铁腕政策战果累累,得到蒋介石的高度赞许。

为了更深一步“打虎”,同年9月,蒋经国号召上海年满18岁至35岁的青年都参与到捉拿奸商、污吏的斗争中来。

很快,上海警察总局接到报告,茂名南路、长乐路口的英商利公司汽车行囤有大量物资。

经经济警察现场查验,发现确实存有大量物质,均系扬子公司所有,而扬子公司的幕后大老板正是孔祥熙、宋霭龄的儿子孔令侃。

孔令侃不仅是孔祥熙、宋霭龄的儿子,还是宋美龄视如己出的外甥,蒋经国此次“打虎”似乎是打到了一块硬骨头。

孔令侃的扬子公司被查后,火速打电话向宋美龄求救,宋美龄乘飞机抵达上海,借中秋季之际,企图调节两个表兄弟之间的矛盾。

蒋经国“打虎”劲头正盛,又岂肯在此时放孔家一马,当即便表示,要孔令侃顾全大局。

生性高傲的孔令侃又岂会买账,面对蒋经国的强势态度,反将一军,扬言如果蒋经国逼人太甚,一定撕破脸皮,将宋孔两家在美国的财产和孔、宋、蒋三家之间,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,一并爆料给新闻媒界。

宋美龄当即被吓得又惊又气,立马致电给远在北平的蒋介石,要其火速南下,解决孔宋两家的危机。

蒋介石乘机抵达上海后,火速召见蒋经国,将孔令侃的案子压了下来。

此后一段时间,蒋经国明显感觉到行政院方面的动摇,其他事情也难以推动,加上外界对蒋氏父子不能秉公执法的质疑,深感无奈的蒋经国只能辞去督导员的职务,高调开始的“打虎”行动,因触犯了孔氏家族的利益,在宋美龄的强势干预下,最终无疾而终。

蒋介石死后的争斗

蒋介石身前,宋美龄与蒋经国碍于蒋介石的存在,虽然彼此心里都不是太接受对方的存在,但是在面子上,从未撕破过脸面。

1975年4月,蒋介石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,曾经把蒋宋二人叫到自己的身边,要求他们在自己死后,依然能够保持母子关系。

虽然蒋介石的愿望是美好的,宋美龄和蒋经国之间也依靠他的努力斡旋,维持了长达48年的母子关系,但这样一对相亲却不相近的“假母子”又怎会在没了蒋介石维系之后,继续存在呢?

蒋介石死后,宋美龄和蒋经国之间的关系,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谁来掌权。

虽然表面上看,宋美龄和蒋经国一直维持着“母慈子孝”的形象,但是,宋美龄一直热衷于外交事务,也喜欢对政事有不同的观点。

据坊间传言,蒋介石去世后,宋美龄的娘家,孔氏成员一度在外四方奔走,为宋美龄的掌权造势,希望她成为下任国民党的领导人。

此时的宋美龄还没有从蒋介石的死亡中走出来,并不愿意接受娘家人的安排,也不愿意因为权力之争,在蒋介石尸骨未寒之时,就与蒋经国起正面冲突。

虽然宋美龄此时并没有要夺权的意思,但是,作为台湾“改革派”和“少壮派”领袖的蒋经国,早在1950年至1960年间就已经充分掌握了军内的政治思想、军情机构和青年组织,其在岛内的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过了宋美龄。

宋美龄虽然拒绝了家族的掌权提议,却依然对政事颇为上心,特别是在自己擅长的外交领域,她还是会表现出自己强势的一面。

尽管二人都在努力维系着对蒋介石的承诺,保持表面的和谐,但他们在许多政事上的看法不同,尤其在对待美国的问题上,更是各有一套。

蒋介石去世两周后,蒋经国登上了“国民党主席”的位置,宋美龄见大势已去,遂产生了去美国定居的念头。

1975年9月17日,台湾军用机场的停机坪上,蒋经国和蒋纬国两兄弟搀扶着面容憔悴,步履维艰的宋美龄,下了第一辆送行的黑车,紧随其后的有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和其他蒋氏家族成员。

临上飞机前,蒋经国和蒋纬国两兄弟虽然碍于面子关系,刻意说了些挽留的话,但正如宋美龄在蒋介石死后,逢人便说的那句话“先生死后,我在台湾就再也没有亲人了”一样,在她和蒋经国之间,不过也就是一层所谓隔着心的假意“母子关系”罢了。

最终,宋美龄执意在78岁高龄,孤身飞往了美国蝗虫谷定居,不再过问国民党党内事务。

晚年缓和

没有了利益相争,宋美龄和蒋经国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缓和了许多。

据统计,从宋美龄1975年离开台湾到1986年再次定居台湾,在这十年间,蒋家内部的往来书信有763件,其中,宋美龄写给蒋经国的信有247件,蒋经国写给宋美龄的信有497件,其他人的往来信件则是寥寥无几。

1986年10月,蒋经国派儿子蒋孝勇到美国接宋美龄回台湾定居。

宋美龄在台湾偶尔出席活动时,蒋经国都会全程陪同坐在轮椅上的宋美龄,可见,晚年的蒋经国在弥补和宋美龄的母子关系上,确实做出了不少的努力。

1988年1月13日,蒋经国因糖尿病突然去世,宋美龄接到孙子蒋孝勇的电话后,从士林官邸赶到了蒋经国的寓所,却只是在蒋经国的房门口停顿了片刻,就直接去了隔壁蒋方良的房间。

在蒋经国的葬礼上,宋美龄坐着轮椅,从侧门进入灵堂,她神情哀戚、落寞,在沉默许久后,说道:“人生真无常,连一个招呼也没打就这么爽快地走了。”

蒋经国身后的权利之争

蒋经国的骤逝,令台当局有些不知所措, 但台湾当时的政局已经步入正轨,依据宪法规定,“副总统”李登辉顺理成章的继任。

彼时,宋美龄作为蒋家及国民党内部保守派的精神领袖,对李登辉一事,颇有异议。

她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国民党秘书长李焕,表明了自己的态度,她在信中写道:“希望选举党主席一事,不要仓促做决定,应依据党章规定,在7月份召开的党代表大会时再讨论决定。”

但宋美龄的要求并没有得到同意,大家反对她的理由有三点:

第一,蒋经国逝世是事发突然,且根本无人想和李登辉竞争;

第二,国民党内部去蒋化趋势已经形成,没有人愿意让宋美龄继续掌权。

宋美龄的亲笔信虽然在李登辉的选举中起了一阵波浪,但最后依然没有影响李登辉的步伐,7月8日,李登辉顺利登上了蒋经国的位置。

台湾的政治环境令宋美龄感到不适,高温潮湿的自然环境也加重了皮肤病对她的困扰,在医生的建议下,宋美龄决定回到美国定居。

点击此处查看


这次离开台湾,宋美龄做足了不再回台的准备,她携带了近百箱行李,衣服书籍、古董字画,甚至连使用多年的大件木制家具,也一并打包带走。

晚年拒绝回忆,永不卸妆

在人生最后的12年里,她仅仅只在1994年,为了见视如己出的外甥女孔令伟最后一面,才匆匆忙忙来台,等葬礼结束后,又再次离开。

孔令伟的死亡彻底断绝了她对台湾的念想,回到美国后,宋美龄拒绝了王翼提出的写回忆录的建议,她认为自己大半生的时光都在为国家的事情奔波,没有任何值得回忆的地方。

在宋美龄身边,孔家的外甥、外甥女都相继走在了她的前面,只剩下孔令仪夫妇负责照顾她的生活起居。

这位经历了三个世纪的百岁老人,在晚年依旧生活精致,从不素颜示人,接待客人时妆容精致,发髻一丝不苟,在她的打扮上,唯一改变的只有高跟鞋的高度。

2003年10月23日,宋美龄在孔令仪夫妇的陪伴下,在其美国的寓所里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。

宋美龄和蒋经国的恩怨,又岂是三言两语几句话可以说清的,他们的“母子情”,从青年到老年。

后来,宋美龄和蒋经国送走了两人中间最大的牵连——蒋介石,随后是宋美龄送走了“儿子”蒋经国,她的那句:“人生真无常,连一个招呼也没打就这么爽快地走了。”或许藏着无数恩怨纠葛和复杂心绪。

但一切,最后不过归于尘埃,2003年,宋美龄走了,这“母子”的恩怨也算彻底结束。

只是,他们三位留下了一个烂摊子,对祖国统一大业造成了无法消弭的障碍,委实可恨。

近期热选:

他是国家一级演员,被印在了“冥币”上,想打官司却找不到人

87岁王心刚私生活曝光!万万想不到,他现在竟活成了这样...

她的三任丈夫,一个县委书记,一个省委书记,一个副总理

良心与生命

著名老戏骨深陷“诱奸门”,被指为老不尊,背后原因耐人寻味…

蒋介石女婿陆久之

天妒良缘

范冰冰和她的9个男人

孟晚舟为何要离婚?

泰国“人妖皇后”嫁给中国富豪后...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